(记者 王孟鹤)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率逐年攀升,“充电难”成为困扰市民的难题。2024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适度超前、需求优先、科学布局”为原则,通过政企协同、创新模式、科学规划,全面加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截至去年年底,全市新建公共充电站83座、公共充电桩727个,新增个人充电桩6195个,提前超额完成省定建设任务。
科学规划破解“选址难”
“这个充电站共有72个快充车位,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重卡都可以充电。”2月10日,河南姚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姚电能源快充站是目前平顶山场地面积最大、充电设备最多、配套设施最齐全的大型充电站,日均服务车辆500余台,年充电量800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万吨。
我市成立由分管副市长牵头,住建、城管、供电等多部门联动的城建工作专班,协调解决充电站建设中用地、用电、拆迁等方面问题。
我市对“生活密集区、生产密集区、人流密集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广泛布局,通过政企协作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利用闲置停车场、城市公园边角地块及国有企业闲置用地,在全市建成了20余座小而精的充电站,其中不少生态充电站将充电桩与景观绿化结合,成为市民休闲打卡新地标。
针对老旧小区充电桩安装难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创新推出“统建统服”模式,由企业统一建设运营地面充电桩,既规避了地下车位的消防隐患,又降低了居民分摊成本。东王营安置房小区和德馨苑公租房小区作为试点,仅半年时间便建成200余个充电桩,惠及4000余户居民。
政企协同破解“资金难”
为全面引进各类投资主体,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市内五区住建部门与兴城公司、平高集团、中石化、河南铁塔、国网河南电车、特来电等投资平台进行面对面对接沟通,共同协商充电桩项目选址、出资、建设等情况,确保项目谋划实施到位。
去年年初,我市召开了全市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部署会,细化各县(市、区)目标任务,确保责任到位。同时,选取安置房、公租房、老旧小区、国企办公区、公共停车场等多种类型,目前已先期建成7处示范点、150余个充电桩;同时组织各县(市、区)观摩学习,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不同应用场景的建设管理模式。
创新业态破解“运维难”
我市坚持创新运营业态,引进充电新技术,努力破解充电桩“运维难”问题。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大力推行“充电+商业”服务模式,鼓励充电企业创新运营模式,提供充电、餐饮、休息、住宿、洗车等一体化服务,破解充电运营企业过度依赖建设补贴和服务费的模式,由拼补贴向拼服务、拼技术转变,构建充电一体化生态。
去年4月11日,高新投资建设集团与市东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在高新区建设了首个光储充生态充电站。这座集“屋顶BIPV光伏+分布式储能+智能双向充电桩”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绿色充电示范站,不仅为园区及周边电动汽车车主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充电环境,同时还提供司机休息室、餐厅、车辆清洗、车辆美容等配套服务。
充电时间较长一直是电动汽车车主头疼的问题,目前液冷超充技术成为解决车主充电焦虑的一剂良药。“最快‘一秒一公里’极速补能的新能源充电桩已经开始在平顶山布局,投入使用后,可能听一首歌的时间,你的爱车已经‘满血复活’”。姚电能源科技公司负责人说。
从规划蓝图到惠民实事,我市以创新破题、以实干作答,破解了“充电难”痼疾,探索出政企协同、业态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更将继续驶向绿色低碳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