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蔡文瑶)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源。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以助推转型发展和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把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培训,为实现全市更高质量发展和更加充分就业目标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鼓励哪些群体重点参加培训、怎样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如何创新方式进一步扩大培训覆盖面、提升培训质效,这些都对“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的成效和认可度产生直接影响。
在应培尽培、愿培尽培的基础上,我市紧抓3类重点对象开展技能培训。一是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农村低收入劳动力,以一技之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和美乡村;二是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以技能提升促进稳定就业;三是企业职工,加大直补企业力度,鼓励企业广泛开展技能培训,以员工素质提高增强企业竞争力。
“目前,招工难和就业难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影响就业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技能培训是关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说,在课程安排上,我市从实用性、建设性、前瞻性3个方面发力,聚焦快速精准就业,开展特色小吃、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盲人按摩等技能培训,确保实际实用;聚焦传统产业升级,开展文化旅游、种植养殖、电工电焊、煤炭综采等技能培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再造新优势;聚焦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培育,开展尼龙新材料、特钢不锈钢、生物医药、碳新材料等领域的技能培训,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同向发力。
“这次培训让我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我将继续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投入工作,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陈友明是一名退役军人,在卫东区举办的首期退役军人技能培训中学习了西式烘焙。他表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自己退役后的就业路会平坦不少。
周先锋等4位一线技术工人被聘为首批首席技能大师,按规定享受集团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倍的高薪;张治军等10位技术人员被聘为首批首席技术专家,享受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副职的年薪待遇……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技能带来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我们配套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政策,包含薪酬待遇、岗位晋升等。在政策指挥棒的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希望通过技能培训实现向高技能人才的转变。”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该集团已新增技能人才4.9万人。
一份证书不仅是劳动水平的证明,也是就业择业的通行证。随着一系列措施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实现了“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路在脚下铺就”。
针对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湛河区组织了特色小吃、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系列技能培训,不但促进了妇女就业增收,而且提升了产业服务水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依托产业优势和平台优势,组织市公交公司、威佳泰宏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同市增彩技工学校精准对接,开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专业培训,着力打造“新城汽修”人力资源品牌;宝丰县人社部门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开发电商直播、网络营销等课程,帮助个体工商户调整运营思路,跟上时代发展;平高集团围绕产业链发展部署,强力推动职工参加培训,逐步实现全员持证,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过去一年,我市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0.7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0.25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23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帮助越来越多人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靠技能吃饭”“技能强市”理念得到更多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