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葡京博彩

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 推动组织工作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2024年我市组织工作综述
来源:平顶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5-03-18 浏览次数: 浏览

记者 孙聪利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

2024年是平顶山高质量发展创新突破、蓄势奋进的关键一年,也是组织工作提质增效、争先出彩的重要一年。

一年来,思想之光照耀前进之路,市、县两级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等培训班2920期、培训党员干部47.5万人次,广大党员干部在凝心铸魂中站得住脚跟、看得清方向、拿得出办法、扑得下身子、守得住底线……

一年来,导向之正激发担当之力,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奖惩升降的重要标尺,健全用好“10+4”知事识人机制,市、县两级在急难险重基层一线提拔重用629人,我市选人用人“一报告两评议”总体评价“好”连续三年为100%,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导向更加鲜明……

一年来,组织之能夯实善治之基,建成“五星”支部93个、“四星”支部494个,“三星”支部1221个,实施“党群连心工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万件,157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5.7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解决群众天天有感事项8128件,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效能明显提升……

一年来,人才之智厚植创新之势,迭代升级平顶山英才计划2.0,出台支持“两城”建设专项政策,组建创新平台服务中心和陶瓷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举办鹰城人才节系列活动,谋划实施“双百千万工程”,引育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潜力人才4.5万人,引领创新发展的战略人才力量不断壮大……

奋斗为笔,实干落墨。摁下组织工作的“回放键”,一个个数字、一件件实事、一项项举措绘就了全市组织系统聚力中心服务大局、担当履职务实重干、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精彩画卷。

凝心铸魂强引领

推动理论武装转化为履职能力

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针、金钥匙、定盘星。我市抓牢抓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这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着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根基。

——聚焦主题主线“学思想”。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是我们党始终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关键所在。持续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坚持集中培训与常态学习相结合,市、县两级培训党员干部36.48万人次,引导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党校集中训、专家辅导讲、书记(局长)上讲台等,培训党员干部11.01万人次,引导党员干部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和实干家。

——聚焦遵规守纪“淬党性”。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市、县两级开展中心组学习研讨、集中学习交流3.54万次,线上线下培训24.7万人次,廉政集体谈话1.2万人次,组织观看“一片两录”10.3万人次,广大党员经受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检视、思想淬炼、作风砥砺和纪律教育,认真学纪、全面知纪、对标明纪、笃行守纪成为习惯自觉。编写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领学〈条例〉提纲》被全省推广,用好典型案例、抓好巡视整改等做法被省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动态》《工作专报》刊发。

——聚焦实战实训“提素能”。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实施干部实践历练赋能计划,聚焦提升“八种本领”“七种能力”,通过鹰城大讲堂、陶瓷产业发展研修班、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等,开展实战化培训3万人次,帮助干部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把实战实训实践作为“磨刀石”,把大事要事难事作为“练兵场”,选派两批12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到市信访局挂职锻炼,组织52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改革发展前沿、艰苦复杂地区、基层治理一线历练成长,推动形成以战略眼光选苗、基层一线墩苗、吃劲岗位壮苗的良性互动。

选贤任能强担当

推动干部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市紧扣“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聚焦破解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统筹选育管用,大力锻造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过硬队伍。

——突出实干实绩树正“风向标”。用人导向是最重要的导向,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施政行为;有什么样的用人导向,就有什么样的干部。全面落实市委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厘清干部政治素质负面清单20条,用好领导行为特征评价12条,从严把好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健全“10+4”知事识人机制,注重在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防汛救灾、信访稳定等急难险重一线考察识别干部,一年来在急难险重基层一线提拔重用干部629人,形成“只要努力干工作干出成效、遵规守纪不跑不要就能提拔”的稳定预期,切实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突出政治统领建强“火车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把建强各级领导班子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实施党政正职“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引导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讲政治筑忠诚、勤履职善作为;用好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引导各级领导班子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抓落实、惠民生、干实事上来;建立各类领导班子动态监测数据模型,开展市管领导班子全覆盖调研119家次,服务保障市委对30家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优化,推动领导班子整体素养覆盖地方发展需要、覆盖单位基本职能。

——突出优选严管锻造“生力军”。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坚持以全领域、长周期、常态化理念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持续实施年轻干部“双百”体悟实训计划,开展10个专题挂职实践锻炼,组织13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跟岗实训;加强源头建设,全年招录公务员606人,实现招录数量、基层一线及相关专业人员招录比重双提升。加强选调生队伍管理,对343名服务期内选调生人事档案进行统一管理,通过优秀书记带、组织跟岗训、从严从实管,推动选调生走实基层“第一步”。

——突出监督激励营造“好生态”。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坚持抓早抓小抓预防,健全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干部工作操作流程10余项,扎紧严管严治的制度“笼子”。探索建立市管“一把手”监督纪实档案,将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信访举报等7项负面清单纳入监督档案;抓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推动市、县两级涉及组织工作问题整改销号清零、整改率100%;把从严监督管理与激励担当作为结合起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县乡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落地见效的十二条措施》,嘉奖公务员1601人、记三等功367人。

大抓基层强堡垒

推动组织功能转化为治理效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着力强基础、补短板、优机制、提质效,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取得新进展。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根本保障,组织强则乡村强。建强乡村振兴硬堡垒,抓牢“五星”支部建设总牵引,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富民强村”项目培育行动,培育富民强村项目287个,推动59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成为中央财政扶持项目,整顿软弱涣散村103个,建成“五星”支部93个、“四星”支部494个,“三星”支部1221个,“三星”以上党支部占比63.7%。建强基层骨干力量,市、县两级举办村党组织书记示范、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各类培训班185期2.81万人次,摸排储备村级后备力量6401人,乡村干部经营乡村能力不断提升;开展驻村第一书记“争星晋级当先锋”活动,各级派出单位先后引进项目337个、协调资金6409万元;实行“一案三查、六做六促”机制,制定解决村党支部书记“带病上岗”及长期脱岗问题的制度措施,以从严管理倒逼干部干事。

——绘制基层治理新场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推动86个乡镇、60个街道全面落实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2605个村、223个社区落实“四个指导目录”。建立全科网格,推动党建、综治、民政、卫健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指导1.29万个网格、1.96万名网格员立足一线服务群众。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列出7个方面53项重点任务清单,市县两级规范标牌标识1.2万块,压减考核事项91项,下放机构451个、编制2420个,推进“三落实、两纳入、一清欠”。开展“党费暖基层”行动,制定党费使用项目化管理11项措施,下拨党费1600余万元用于服务保障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

——提升规范创建新质效。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红色物业星级企业”建设,规范物业行业党组织62个,认定市级“红色物业”试点55个;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集中攻坚,建成省级“两新”组织党建试点4家;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348家公办中小学校已全部完成书记、校长分设;建成省级公立医院党建示范单位2家和示范党支部5个。指导74家市直机关单位创建“四强”党支部。

——健全党员作用发挥新机制。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每个党员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在农村,持续实施“党群连心”工程,以党员联户、入户走访为主要形式,推动党员联户经常化、走访联系常态化、解决问题制度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6万件;在城市社区,推动1571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5.7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落地惠民项目246个,解决群众天天有感事项8128件。在网上,实行“五个一”“五纳入”等措施,全市党员自愿签订规范网络行为承诺书26.4万余份,推动大流量形成正能量。同时,建立“一对一”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农村老党员工作机制,开展“七一”慰问、“免费体检送健康”等活动,为1538名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纪念章,增强党员政治荣誉感、组织归属感。

聚才引才强支撑

推动人才活力转化为创新动力

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支撑在产业,关键在创新,根本在人才。我市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做实产业聚才、平台育才、生态留才、事业用才,解决“用什么吸附人才”“靠什么发挥人才作用”“做什么让人才振翅高飞”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人才引领创新驱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平顶山路径。《四链融合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经验做法被《中国人才》刊发。

——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把产业作为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逻辑起点和应用场景,聚焦全市“7群12链”,强化“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产业”理念,推动创新人才、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向龙头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载体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全职引进1名院士、与51名院士开展柔性合作,全年引育顶尖人才、领军人才、潜力人才4.5万人。人才的集聚有效激发了创新动能,推动123家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科研人才3700余人进行“揭榜”“破题”,己二腈、对位芳纶、特殊性能钢、碳化硅半导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全市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研发人员分别占职工总数的20%、10%,“瞪羚”企业培育实现“1”到“23”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产才融汇、产教融合。把推进产教融合作为落实首位战略的基础工作,坚持产教城才一体布局、科教产才一体贯通、政教企才一体协同,推动人才工作由单打独斗向高效协同转变、创新体系由零敲碎打向系统集成转变。尧山实验室、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实体化运行,全市创新平台达902家(省级以上336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10家、省级以上特色专业38个、“双师型”教师2295人,培育高技能人才32.8万人,尼龙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创成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我市成为全省第4个具有两所硕士学位授权高校的省辖市。

——坚持精准赋能、改革破难。把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作为精准赋能的关键一招,在用人自主权、工资绩效权、岗位管理权、职称评审权四个方面放权松绑。谋划实施“双百千万”工程,探索实行“编制在高校、事业单位,工作在企业”,邀请305名博士到企业担任技术指导,选聘218名企业高管到企业担任产业导师,累计签约139个人才项目、投资额325亿元。设立鹰城人才节,精心打造首批2000余套人才公寓,建设人才公园,推动落户、就医、就学等18项人才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打最硬的铁,必须要铁打的人。一年来,市委组织部始终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开展部务会“第一议题”学习31次,规范优化缩短高频次干部审批事项11项,健全闭环式工作推进机制,制定组织工作清单化操作流程164项,办文办会均开展与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带动全市组织系统弘扬“马上就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干之风,健全涉组涉干风险危机管控机制,开展千名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收集意见建议653条,市、县两级在省级及以上主流媒体发稿397篇……组织部门的作风形象、组工干部的能力素质、组织工作的整体效能大幅提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站在2025年的新赛道上,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为指引,聚焦“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紧扣市委中心大局,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高质效“组工答卷”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博彩平台 足球外围平台 美高梅博彩 雷火体育 BBIN电子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