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1+N+X”配强网格力量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记者 孙聪利)6月18日15时23分,新华区矿工路街道信息化平台收到信息,外卖骑手张晓军发来照片:光明路涵洞桥积水约30厘米,车辆通行受阻。矿工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楷彤立即拨通街道应急队电话,10分钟后,应急队携带抽水泵、沙袋赶到现场。15时47分,道路恢复畅通。
类似这样“指尖上报、秒级响应”的治理场景,几乎每天都在我市23297个基层网格上演。
基层治理如同一张精密的网,一头系着万家灯火的温暖,一头连着城乡发展的脉搏。今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突出网格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支撑作用,以“1+1+N+X”网格力量配备模式为抓手,让党员骨干成为网格“主心骨”,让新兴力量化作治理“流动哨”,让大数据织就智慧“防护网”,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触达每个社区、每个村组的治理效能,让群众家门口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了更快捷、更高效、更温暖的回应。
织密“网格单元”,嵌入多元力量
在总结提炼各地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党组织推行“1+1+N+X”网格力量配备模式,形成“1名网格长和1名党小组长为引领,N名专兼职网格员为骨干,X支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方协同网格力量体系,推动网格内的党建力量、自治力量、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充分整合,让各类资源在网格中交流交互交融,把各级党组织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
“我们对农村网格长、党小组长人选精挑细选,网格长由常年在家、年富力强、有威望且热心服务群众的人员担任,由党委、政府统一颁发聘书;党小组长由村党支部任命,真正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同时,注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表现优秀的优先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大家工作积极性可高了。”汝州市蟒川镇党委书记于跃峰说。
在全市农村、社区,每个网格都明确1名网格长和1名党小组长(骨干党员),作为网格管理的“双核”力量,各司其职又协同配合。此外,每个网格还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兼职网格员,他们像“小区管家”一样,用脚步丈量网格,用责任编织平安,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我们社区有2个网格,每个网格除了1名专职网格员外,还有20多名兼职网格员,都是小区里面的在职党员、老干部、居民代表等,他们威信高、办事公道,作用发挥得非常好。”卫东区优越路街道地质社区党支部书记马淑姬提起网格员来连连夸赞。
宝丰县父城街道东街社区打造暖“新”驿站,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提供送清凉茶等暖心服务,广受好评。市客运管理处联合市出租汽车业协会组织400辆出租车参与“爱心助考”志愿服务,免费接送高考学子。石龙区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成立24个党群志愿服务队,组织20余台收割机,帮助在外务工人员及困难群众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
在全市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为指挥棒,巧妙调动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等多元主体同频共振。
锻造“网格链条”,凝聚共治合力
网格如经纬,纵横间织就基层治理的锦绣图景。全市各级党组织把完善网格管理制度作为关键,建立完善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的责任链条,有力整合网格人员、下沉部门、物业企业等多方力量。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部门接单”服务模式,让政策与实践相互调和,汇聚基层善治合力。
6月21日晚,舞钢市西螃背山下的杨庄乡臧坪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夜话”——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群众代表、乡贤代表以及企业人士等围坐一起,共“话”村庄发展蓝图。
“村里要发展,离不开‘让群众知情、教群众明理、请群众参与’这3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乡村夜话,我们村谋划了‘梦回臧坪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起了工艺美术文创产业园,目前有38名村民在项目内就业,人均月收入增加了3100元。”臧坪村党支部书记臧相甫说。
网格事、网格议,大家事、大家管。全市基层党组织创新“院落会”“板凳会”“凉亭会”等接地气的议事形式,让老百姓在小区的凉亭里、村口的大槐树下、晒谷场的方桌旁畅所欲言,让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人翁。
“很多工作单靠社区无法完成,一定要坚持党建统领,借助公益组织、辖区入驻单位的力量,实现资源整合、联建共建。”湛河区马庄街道电力社区党委书记张佳说,电力社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的居民占40%以上。结合老年群体需求,该社区联合湛河区委组织部、国网平顶山供电公司、平顶山市工业学校、湛河区东风路小学、湛河区妇联签约5个共建项目,组建15个“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为老年群体提供理疗护理、义务理发、家电维修、上门打扫等公益服务,延伸为老服务触角。
近年来,我市各社区全面推行“三张清单”机制,社区利用微信群、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渠道,线上线下收集居民需求,形成居民需求清单;整合辖区驻区单位优势资源,形成资源清单;将群众所需与区域资源所能一一对应,形成项目清单,采取“点单式”精准服务,构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辖区共建单位为主体,多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资源共享、协商共建、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
“街道反应快,市自来水公司维修也专业,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我们住着更安心了!”高新区皇台街道高阳社区居民王女士感慨道。近日,高阳社区81号楼居民反映,地下水表持续出现渗水现象。网格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勘查后,立即向市自来水公司“吹哨”,详细说明漏水位置、影响范围及现场情况。该公司接报后,立即安排专业维修团队赶赴现场,制定抢修方案。经过紧张作业,漏水管道成功修复,停水区域恢复供水。
全市基层党组织着力构建“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明确事项标准和分级响应流程,依托数字化平台,全面推行“群众点单—网格派单—多元办单—居民评单”流程,全程跟踪督办,形成了闭环处置链条。
调动网格各方力量参与治理,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分类建立差异化评价体系。对网格员以“问题发现率、处置响应率”为重点,靠智能平台数据与居民评议来评价;对职能部门依托网格吹哨报到率、群众满意率,由网格和群众对其双向评价;对志愿者群体通过积分兑换、星级评定等柔性激励措施调动其积极性。
“以前做好事凭热情,现在做了好事还能享受实惠,我们觉得心里暖暖的!”近日,新华区中兴路街道志愿者杨玉霞用积分兑换卡在华中米线店兑换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线,成为“中兴·共治汇”积分兑换系统上线后的又一位受益者。
为深化“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破解基层治理资源分散、居民参与动力不足等难题,中兴路街道创新推出“中兴·共治汇”平台,构建“政府搭台、多元唱戏、积分赋能”的治理模式。志愿者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公益宣传等志愿行动获得积分卡,积分卡可在共建商户处享受消费折扣、兑换代金券等,实现治理贡献与个人收益双向转化。
激活“网格末梢”,提升治理效能
全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铁脚板+大数据”双轮驱动作用,打通12345热线、网格巡查、智能感知等多源数据,健全完善“受理—分拨—处置—反馈—考核”流程,实施“首接负责制”,严格落实“30分钟响应、24小时办结”标准,实现接诉即办快速响应、矛盾隐患智能预警,将风险化解在网格、服务落实在基层。
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用脚步丈量街巷,后台系统通过历史诉求分析预判高发问题,提前调配资源。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应滨街道建业社区居民刘女士因加班无法为家中老人做饭,她在“建业小红鹰”微信小程序许下“微心愿”,社区党员周国斌看到后第一时间认领并带着饺子上门。刘女士感动地说:“一个线上心愿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
“建业小红鹰”手机端小程序包含32项功能。居民遇突发问题,可点击“社区铃铛”一键呼叫网格员或在线提交问题,网格员第一时间对接解决。该社区已通过这个小程序解决居民急难问题150余个。
全市基层党组织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优势,通过错峰走访等形式深入网格,排查矛盾高发领域;利用数据精准定位矛盾集中区域,依托日报告、周研判机制定向排查风险点。
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设立“占杰调解室”,由老党员坐镇,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1起。新华区西高皇街道西高皇村网格员曹林伟巡查发现泡沫板房火灾隐患后立即上报,应急管理、消防部门联动处置,12小时内拆除了违建。
“一格多员”聚星火,“网格链条”铸合力,“末梢激活”显效能。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1+1+N+X”网格力量配备模式的生动实践,将党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动能。从党员骨干挺膺担当到新兴力量化身“流动探头”,从权责清单厘清边界到“吹哨报到”精准联动,从“铁脚板”丈量民情到“大数据”赋能智治……每一个举措都让基层治理的“根系”更发达,都致力于打通服务群众、感知风险、化解矛盾的“最后一米”,生动呈现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图景,绘就万千百姓可感可及的幸福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