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已成为群众迫切需求。平顶山市现有大量多层住宅建于20世纪80-90年代,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攀升,上下楼不便问题日益凸显。加装电梯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城市更新、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然而,当前工作中仍存在政策统筹不足、居民协商困难、资金筹措单一等问题,急需从顶层设计破题,强化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工作高效落地。
二、存在问题
1. 顶层设计待完善 政策要制定系统性,审批流程,涉及房管局、规划、消防等多部门,避免群众多头跑现象。
2. 基层协调难度高 业主意见分歧难以统一,低层与高层、老年与年轻群体利益诉求差异大。 社区缺乏专业调解力量,协商机制不健全,易引发矛盾纠纷。
3. 长效管理缺位 电梯后续维护责任不清,电费、维修费用分摊机制未形成共识,要严格审核资质力度,避免有人建没人管的现状!
三、具体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市一盘棋政策体系
1.成立市级领导小组 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住建,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协同,统筹制定《平顶山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与考核机制。
2. 优化审批流程 推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简化规划许可、施工备案等环节,将审批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 针对消防、采光等技术问题,制定地方性技术导则,明确豁免或优化条件(如连廊设计标准)。
3. 完善支持政策 探索业主分摊+社会资本共建模式,鼓励电梯企业以以租代建、广告收益分成等方式参与。
4.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将电梯运维纳入物业或社区托管范围,明确维修基金使用规则;推出修一保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 维保模式。 推动电梯养老保险试点,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二)夯实基层基础,激活社区治理末梢神经
1. 强化党建引领协商 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业委会、物业、楼栋长成立加装电梯自治小组,通过党员带头、居民议事会、入户恳谈等方式凝聚共识。 推广一梯一策个性化方案,针对采光、噪音等问题,提供技术补偿措施。
2. 引入专业调解力量 设立加装电梯调解工作室,吸纳律师、退休干部、热心居民担任调解员,对利益冲突焦点问题(如低层补偿标准)提供法律与情感双介入。 建立异议业主听证制度,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影响报告,推动理性协商。
3.打造数字化服务平台 开发平顶山加梯服务小程序,集成政策查询、费用测算、案例展示、在线投票等功能,实现信息透明、流程可视、意见直达。
(三)试点示范引领,推动模式创新
1. 开展成片推进试点 优先在老龄化程度高、加装条件成熟的社区(如卫东区的鸿翔小区。新华区曙光街街道的阳光花苑小区,新华区光明路街道的供应处小区,湛河区的姚孟小区,示范区的中级人民法院小区)打造示范片区,形成规划连片、设计统一、管线统筹经验。
2. 探索共享电梯模式 在商业街区周边小区试点付费乘梯,通过扫码刷卡按次收费,降低初期筹资压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四、结语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建议平顶山市以顶层设计为纲,以基层协商为基,以政策创新为翼,破解上下楼难痛点,打造宜居城市平顶山样板,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